服务热线
010-6729-7678
来源:美瑞蒂克 发布时间:2020-11-23浏览人次:714
羊副结核病症状及防治方法
副结核病又称副结核性肠炎,是牛、绵羊、山羊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
分布广泛。临床特征为间歇性腹泻和进行性消瘦。该病的病原为副结核分枝杆菌,具有抗酸染色特征,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,在污染的牧场、圈舍中可存活数月,对热抵抗力差,75%酒精和10%漂白粉能很快将其杀死。
发病特点:副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存在于病畜的肠道粘膜和肠系膜淋巴结,通过粪便排出,污染饲料、饮水等,经消化道感染健康家畜。幼龄羊的易感性较大,大多在幼龄时感染,经过很长的潜伏期,到成年时才出现临床症状,特别由于机体的抵抗力减弱,饲料中缺乏无机盐和维生素,容易发病;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。
症状:病羊腹泻反复发生,稀便呈卵黄色、黑褐色,带有腥臭味或恶臭味,并带有气泡。开始为间歇性腹泻,逐渐变为经常性而又顽固的腹泻,后期呈喷射状排出。有的母羊泌乳少,颜面及下颌部水肿,腹泻不止,最后消瘦骨立,衰竭而死。病程长短不一,病程4-5天,长的可达70多天,一般是15-20天。
防治方法:对疫场(或疫群)可采用以提纯副结核菌素变态反应为主要检疫手段,每年检疫4次,凡变态反应阳性而无临床症的羊,立即隔离,并定期消毒;无临床症状但粪便检菌阳性均捕杀。非疫区(场)应加强卫生措施,引进种羊应隔离检疫,无病才能入群。在感染羊群,接种副结核灭活疫苗综合防治措施,可以使本病得到控制和逐步消灭。